一县同期四位省主席 抗日名将

时间:2018/12/05 09:33:15

来源:转自:大埔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444

      1、民国广东省主席——罗卓英,字尤青,号慈威,谱名高哲。189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1961年11月6日病逝于台湾台北市,享年63岁。
  罗卓英1922年担任湖寮乡湖山中学(现虎山中学)校长。1924年弃笔从戎,奔赴战场。在广州加入国民党革命军,任第一炮兵营上尉连长。因战功显赫,罗卓英一路升迁,最后成为集团军司令官。
   抗日战争期间,罗卓英曾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训练总监、青年军训练总监等要职。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罗卓英奉命回粤,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49年,罗卓英携家眷迁往台湾。退役后,返回台南屏东静居。
  罗卓英是颇有文学修养的儒将。从军期间,在炮火弥漫,战况紧张之际,也从不辍笔。有诗集《呼江吸海楼》。罗卓英注重教育事业,曾先后在家乡倡办虎山中学,在江西赣州创办卓英学校、宣山小学。
  2、民国热河省主席——范汉杰,范汉杰(1894—1976),今三河镇梓里村人,出身清贫之家。幼年就读于梓里公学,后考进广州理工学堂、广东测绘学校。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军邓仲元部任参谋和连、营、团长等职。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是第一期毕业生。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营长、团长等职,参加过第一、二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十师师长。北伐期间,参加过大败军阀吴佩孚的汀泗桥战役和讨伐孙传芳的江西德安马回岭战役。北伐后出国留学,曾到日本、德国考察,研究欧美和日本的政治、军事。回国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
  “九.一八”事变后,任十九路军参谋长、第三路军总部军长兼副总指挥。1933年,李济深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在福建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他任参谋长,随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后转任国民党军委会中将高级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任二十七军军长,率部在山西太行抗击日军达4年之久。1941年冬调升为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后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国防部参谋次长、国防部陆军副司令兼郑州指挥部主任、第一兵团司令、冀热察边区总司令兼热河省主席、国民党军装甲兵团司令、东北“剿总”副司令等职。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于锦州。1960年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馆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76年逝世,终年82岁。
  3、民国安东省代主席——赵公武,赵公武(1900—1953),原名世清,字懋森,今高陂镇古田村人,出生于敦厚朴实的农家。赵公武小时候和朋友嬉戏,常持竹木短棒,指挥作攻防战阵,进退有序。长大了,从高陂仰文中学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潮洲分校第三期,毕业后,服务于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师,历任排、连、营、团长。1935年积功晋升为第二师第四旅少将旅长,旋即奉命入庐山将官班六期受训。1936年调任税警总团第二支队少将司令。1937年,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坚守江湾阵地达80天。后又完成掩护大军撤退任务,于苏州河北岸,率军击退犯日军10余次进攻,毙敌甚众。1938年春,因功奉调第十四师少将副师长兼参谋长,嗣又代理师长。其间,徐洲会战爆发,公武奉命保卫砀山、归德两城及铁路沿线阵地。会战结束,升陆军第二师中将师长,随即率部参加保卫武汉战役,在瑞武一线激战49昼夜,击溃日军号称最精锐之九榴米师团3万余人。自后参与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秋,升任陆军第五十二军中将副军长;同年冬升任中将军长,率军镇守广南、文山、砚山、西畴、攀枝花等地。同时乘隙整军习武,实施部队训练。
  1945年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公武奉命率军自滇入越南北部受降,军部驻节河内,旋移海防。日军投降后,以军长兼代安东省主席。次年初,升任第三绥靖区司令官,不久,因病告假返南京休养。1948年冬,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徐蚌告急,赵公武奉派任华中长官部(时长官白崇禧)副长官,后因病赴香港就医而未到任。
  1953年夏,因患膀胱病逝于香港,时年54岁。
  4、民国湖南省主席——吴奇伟,字晴云,号梧生。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九集团军总司令,中将军衔。指挥万家岭大捷、鄂西大捷,为抗日名将之一。抗战胜利后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5月率部起义,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后任中南军政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

粤省事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